高校图书馆怎样提升吸引力

部分高校图书馆借阅量逐年下降,引发对“大学生不爱看书”的担忧——

高校图书馆怎样提升吸引力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 光明日报通讯员 丰瑶

夕阳渐沉、苍林夹道,缕缕余晖洒在青瓦红砖间,静卧于岳麓山脚下的老图书馆显得古朴而淡雅。湖南大学博士生任鹏总喜欢挑这个时间来此读书,徜徉其中、神交古人。“图书馆的氛围让人很享受,不带目的去阅读,才能真正进入审美状态。”任鹏感慨,“不过现在喜欢看纸质书的人并不多,大家更习惯使用手机、电脑阅读电子资料。”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大学生阅读也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近期,有关“高校图书馆纸质书借阅量下降趋势明显,大学生不爱读书了吗”的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有人对此产生忧虑。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何在?高校图书馆如何调动多方资源,为共筑书香校园添续力量?

春暖花开日,正是读书时。记者走进大学校园,探访有关阅读的故事。

学生们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龙子湖校区图书馆内阅读。左冬辰摄/光明图片

重庆大学图书馆一角。孙凯芳摄/光明图片

学生们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内阅读。新华社发

大学生真的不爱读书了吗

任鹏今年23岁,是一名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科生,但他对文史书籍很感兴趣,每年从图书馆大致借10本书。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与任鹏同龄的在校大学生,发现他们每年借阅图书平均不超10本,有人坦言一年内未曾借过书。

大学生图书借阅量到底如何?湖南大学图书馆年度阅读报告显示,2019年、2021年、2022年该馆图书流通量分别约为53万册、35万册、26万册。记者又查阅了中山大学图书馆2019年至2022年的图书外借总量,分别约为68万册、52万册、37万册。相关数据显示,昆明医科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图书借阅量同样逐渐减少。2022年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有明确统计,馆均纸质书刊外借量从2017年的9.82万册下降到2022年的3.58万册,呈持续减少趋势。

“高校纸质书借阅量逐渐减少是正常现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王君超是一名图书馆文化爱好者,在进入高校教书前还做过联络国家图书馆的“跑口记者”。他认为,伴随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不断丰富,学生可以很快获取知识与信息,纸质图书借阅量自然会减少,但这并不能直接证明大学生不爱读书了。“比如,我在课上要求学生阅读的参考资料,很多都会提供电子版或在线链接。”

任鹏也会用电子产品浏览学习资料、获取信息资源。“电子书很方便,既不占空间,也不用额外付费。使用校园版读书软件可以免费看书,动动手指就能把好文章保存进手机里。”他表示。

纸质书借阅量减少的同时,电子图书阅读量却在迅速增长。以湖南大学中文数字资源下载量为例,2021年为905万次,2022年为2357万次。浙江省社科联2022年公布的有关“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研显示,浙江省大学生纸质图书的人均阅读量为8.48本,电子书的人均阅读量为13.5本。

不过,武汉大学学生李果发现,周围有不少人对深阅读不太感兴趣,那种“短平快”且经济实惠的电子产品更容易让人沉迷。

“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各有利弊,但长期的‘碎片化阅读’值得警惕。”湖南大学中国全民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刘舸认为。

“一些网站、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为了攫取流量,多会提供浅显易懂、无需过多思考的信息,完整、系统、深度的论述与作品却不常见。”刘舸表示,长此以往,这些碎片化信息会损害学生的阅读专注力,提升他们的阅读刺激阈值,甚至让人形成阅读惰性,降低对经典书籍的理解能力,造成知识结构狭窄化、知识储量浅薄化等问题。

图书借阅量缘何不断下降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高校图书借阅量下降的同时,入馆人数却居高不下,很多馆区常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更有部分学生开启了“凌晨线上抢座”模式,让“泡馆”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那么,“沉浸”在图书馆中的大学生都在做什么?

湖南大学图书馆老师黄筱玲在馆里工作了30多年,她观察到,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中,大约一半是为了准备考试。“馆内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自习室,每天一早6点半开门,晚上10点半关门,座位常常供不应求。”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琼发现,入馆学生中自主学习的最多,其次是借阅图书,再次是开展研讨等活动。“我们为学生准备了存包柜。在秋季申请存包柜的读者中,写明考研考博用途的人数占全体申请人数的31%。”

不少受访者坦言,当下大学生正面临诸多现实压力,部分人更愿意将时间投入考试、实习等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事情中去,认为去图书馆借书、无目的性的阅读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与此同时,对于想要从图书馆借书的人来说,借阅图书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作为图书馆常客,李果十分关注图书馆的发展。她调侃自己是一个“建议专家”,常常针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改善提出具体意见,例如“新书上架慢”“找不到自己想读的书”等。

“我之前很想看女性文学类的书,但查阅显示,我想借的书一直在订购中;有时想找不同版本的书籍,也会发现不太齐全;一些国外小众作家的作品就更少见了。”李果说。

黄筱玲对此也很有感触:“有时候,购买纸质图书经费有限,但每年出版的新书又非常多。为了满足学生诉求,我们会在‘保品种、减复本’的基础上,买更多数字资源作补充。比如,一种新书的复本是1到2本,有时放在主校区,分校区可能就分不到。学生查阅不到,就得通过文献传递或者电子书来做替代性阅读。”

通过访谈和查阅文献,记者了解到,当书籍上架之后,如果一定时间内没有借阅量,就会被界定为“零借阅”图书,它与馆藏资源供需、分配情况有直接关系。

以西部某师范学校藏书情况为例,学校为了扩大图书种类的覆盖面,增加了工业技术、医疗卫生类等专业性图书,但图书与大部分读者的阅读需求、专业适配度不相符,导致了图书供需的结构性失衡。相关书籍借阅量较少,成为“沉睡”的资源,带来储存空间与资金费用的双重浪费。

一些受访者也表示,高校图书馆在改善服务、促进发展方面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比如“人才”与“经费”的压力。

“在编人员逐年减少、年龄相对偏大、专业人才不足。一些具有拓展性、创新性的业务又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来承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馆内业务的发展。”黄筱玲说。

“图书馆在采购各类文献上存在一定压力。”王琼认为,一方面,选择适宜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需要的文献资源,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开展调研和统计分析工作;另一方面,数据库购买价格急剧增长,使原本紧张的文献经费捉襟见肘。在外文数据库采购时,汇率的变化也会影响馆藏决策。

让“万亩书田”滋养青年学子

任鹏也有“借书而不得”的时候。一次,他特别想借一本管理类图书,在主馆与分馆中寻摸了好久,却一无所获。几天后,他发现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里“上新”了一个活动——“新书闪借”。他好奇地点击网页,输入个人学号、密码,按照提示搜索书名、下单,竟然免费订购成功了!2天后,他收到了这本新书。

据了解,湖南大学图书馆升级“新书闪借”服务后,读者可以在线上自主选择所需图书,采购费用均由图书馆承担,读者收到新书后,在30天内阅读并归还图书馆即可。记者了解到,河南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也开展过类似活动,为师生量身定制“你借书、我买单”的服务模式,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升馆内服务质量。

如何进一步优化采购环节?王琼建议,由学科专家和读者代表组成选书团队,提供专业建议,保证图书的学术与使用价值。及时关注新兴学科领域发展,提高藏书的先进性和时效性。利用借阅量、阅读偏好等大数据信息,为采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此外,通过纸电一体化采购、加大电子图书购买数量等方式来回应读者要求,适应信息时代的阅读需要。

黄筱玲对一次活动印象尤深:“学校请了北京法学界的一位专家前来开展讲座,当时现场座无虚席。当月阅读统计数据显示,法律类图书借阅量较平时有一定增加,这也表明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可引导性。”

记者发现,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对盘活馆藏资源、拓展阅读空间有一定推动作用。比如,针对“零借阅”书籍,北京师范大学曾举办过“深巷好书”活动,一些思想深邃、底蕴深厚的“旧书”抖落尘埃、再现光彩,引来学生关注。又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的“中华文明知识竞赛”,引导学生温习知识、博览群书,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让读者、作者、文本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而不至于让青年在读书时产生‘疏离感’,只会寻章摘句甚至望文生义。”王君超认为,图书馆可以多举办一些编读见面会、分享会、观点辩论会和新书推介等活动,也可通过“真人图书馆”等图书理念创新做法,构建起引领高校文化建设的“实体公共领域”。

2021年,教育部提出要鼓励一批高校试点建设“未来学习中心”,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提供发展契机。“我们应该根据未来教学和科研需要,在提供优质数字资源、打造智慧图书馆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建设集智慧服务个性化、教学支持专业化、学习场景多样化于一体的新型学习空间。”王琼对此充满期待。

从全国范围来看,相关政策举措正逐步完善:2020年,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此外,国家还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创新服务载体、建立长效机制等方式凝聚社会多方力量,为青年群体专注阅读供给源头活水,让高校的“万亩书田”更富勃勃生机。

项目团队:李晓、禹爱华、王斯敏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19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高校图书馆怎样提升吸引力

2024-03-19 09:05

来源:光明日报

链接已复制

字体:小大

部分高校图书馆借阅量逐年下降,引发对“大学生不爱看书”的担忧——

高校图书馆怎样提升吸引力

学生们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龙子湖校区图书馆内阅读。左冬辰摄/光明图片

重庆大学图书馆一角。孙凯芳摄/光明图片

学生们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内阅读。新华社发

夕阳渐沉、苍林夹道,缕缕余晖洒在青瓦红砖间,静卧于岳麓山脚下的老图书馆显得古朴而淡雅。湖南大学博士生任鹏总喜欢挑这个时间来此读书,徜徉其中、神交古人。“图书馆的氛围让人很享受,不带目的去阅读,才能真正进入审美状态。”任鹏感慨,“不过现在喜欢看纸质书的人并不多,大家更习惯使用手机、电脑阅读电子资料。”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大学生阅读也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近期,有关“高校图书馆纸质书借阅量下降趋势明显,大学生不爱读书了吗”的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有人对此产生忧虑。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何在?高校图书馆如何调动多方资源,为共筑书香校园添续力量?

春暖花开日,正是读书时。记者走进大学校园,探访有关阅读的故事。

大学生真的不爱读书了吗

任鹏今年23岁,是一名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科生,但他对文史书籍很感兴趣,每年从图书馆大致借10本书。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与任鹏同龄的在校大学生,发现他们每年借阅图书平均不超10本,有人坦言一年内未曾借过书。

大学生图书借阅量到底如何?湖南大学图书馆年度阅读报告显示,2019年、2021年、2022年该馆图书流通量分别约为53万册、35万册、26万册。记者又查阅了中山大学图书馆2019年至2022年的图书外借总量,分别约为68万册、52万册、37万册。相关数据显示,昆明医科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图书借阅量同样逐渐减少。2022年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有明确统计,馆均纸质书刊外借量从2017年的9.82万册下降到2022年的3.58万册,呈持续减少趋势。

“高校纸质书借阅量逐渐减少是正常现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王君超是一名图书馆文化爱好者,在进入高校教书前还做过联络国家图书馆的“跑口记者”。他认为,伴随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不断丰富,学生可以很快获取知识与信息,纸质图书借阅量自然会减少,但这并不能直接证明大学生不爱读书了。“比如,我在课上要求学生阅读的参考资料,很多都会提供电子版或在线链接。”

任鹏也会用电子产品浏览学习资料、获取信息资源。“电子书很方便,既不占空间,也不用额外付费。使用校园版读书软件可以免费看书,动动手指就能把好文章保存进手机里。”他表示。

纸质书借阅量减少的同时,电子图书阅读量却在迅速增长。以湖南大学中文数字资源下载量为例,2021年为905万次,2022年为2357万次。浙江省社科联2022年公布的有关“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研显示,浙江省大学生纸质图书的人均阅读量为8.48本,电子书的人均阅读量为13.5本。

不过,武汉大学学生李果发现,周围有不少人对深阅读不太感兴趣,那种“短平快”且经济实惠的电子产品更容易让人沉迷。

“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各有利弊,但长期的‘碎片化阅读’值得警惕。”湖南大学中国全民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刘舸认为。

“一些网站、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为了攫取流量,多会提供浅显易懂、无需过多思考的信息,完整、系统、深度的论述与作品却不常见。”刘舸表示,长此以往,这些碎片化信息会损害学生的阅读专注力,提升他们的阅读刺激阈值,甚至让人形成阅读惰性,降低对经典书籍的理解能力,造成知识结构狭窄化、知识储量浅薄化等问题。

图书借阅量缘何不断下降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高校图书借阅量下降的同时,入馆人数却居高不下,很多馆区常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更有部分学生开启了“凌晨线上抢座”模式,让“泡馆”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那么,“沉浸”在图书馆中的大学生都在做什么?

湖南大学图书馆老师黄筱玲在馆里工作了30多年,她观察到,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中,大约一半是为了准备考试。“馆内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自习室,每天一早6点半开门,晚上10点半关门,座位常常供不应求。”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琼发现,入馆学生中自主学习的最多,其次是借阅图书,再次是开展研讨等活动。“我们为学生准备了存包柜。在秋季申请存包柜的读者中,写明考研考博用途的人数占全体申请人数的31%。”

不少受访者坦言,当下大学生正面临诸多现实压力,部分人更愿意将时间投入考试、实习等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事情中去,认为去图书馆借书、无目的性的阅读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与此同时,对于想要从图书馆借书的人来说,借阅图书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作为图书馆常客,李果十分关注图书馆的发展。她调侃自己是一个“建议专家”,常常针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改善提出具体意见,例如“新书上架慢”“找不到自己想读的书”等。

“我之前很想看女性文学类的书,但查阅显示,我想借的书一直在订购中;有时想找不同版本的书籍,也会发现不太齐全;一些国外小众作家的作品就更少见了。”李果说。

黄筱玲对此也很有感触:“有时候,购买纸质图书经费有限,但每年出版的新书又非常多。为了满足学生诉求,我们会在‘保品种、减复本’的基础上,买更多数字资源作补充。比如,一种新书的复本是1到2本,有时放在主校区,分校区可能就分不到。学生查阅不到,就得通过文献传递或者电子书来做替代性阅读。”

通过访谈和查阅文献,记者了解到,当书籍上架之后,如果一定时间内没有借阅量,就会被界定为“零借阅”图书,它与馆藏资源供需、分配情况有直接关系。

以西部某师范学校藏书情况为例,学校为了扩大图书种类的覆盖面,增加了工业技术、医疗卫生类等专业性图书,但图书与大部分读者的阅读需求、专业适配度不相符,导致了图书供需的结构性失衡。相关书籍借阅量较少,成为“沉睡”的资源,带来储存空间与资金费用的双重浪费。

一些受访者也表示,高校图书馆在改善服务、促进发展方面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比如“人才”与“经费”的压力。

“在编人员逐年减少、年龄相对偏大、专业人才不足。一些具有拓展性、创新性的业务又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来承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馆内业务的发展。”黄筱玲说。

“图书馆在采购各类文献上存在一定压力。”王琼认为,一方面,选择适宜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需要的文献资源,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开展调研和统计分析工作;另一方面,数据库购买价格急剧增长,使原本紧张的文献经费捉襟见肘。在外文数据库采购时,汇率的变化也会影响馆藏决策。

让“万亩书田”滋养青年学子

任鹏也有“借书而不得”的时候。一次,他特别想借一本管理类图书,在主馆与分馆中寻摸了好久,却一无所获。几天后,他发现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里“上新”了一个活动——“新书闪借”。他好奇地点击网页,输入个人学号、密码,按照提示搜索书名、下单,竟然免费订购成功了!2天后,他收到了这本新书。

据了解,湖南大学图书馆升级“新书闪借”服务后,读者可以在线上自主选择所需图书,采购费用均由图书馆承担,读者收到新书后,在30天内阅读并归还图书馆即可。记者了解到,河南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也开展过类似活动,为师生量身定制“你借书、我买单”的服务模式,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升馆内服务质量。

如何进一步优化采购环节?王琼建议,由学科专家和读者代表组成选书团队,提供专业建议,保证图书的学术与使用价值。及时关注新兴学科领域发展,提高藏书的先进性和时效性。利用借阅量、阅读偏好等大数据信息,为采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此外,通过纸电一体化采购、加大电子图书购买数量等方式来回应读者要求,适应信息时代的阅读需要。

黄筱玲对一次活动印象尤深:“学校请了北京法学界的一位专家前来开展讲座,当时现场座无虚席。当月阅读统计数据显示,法律类图书借阅量较平时有一定增加,这也表明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可引导性。”

记者发现,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对盘活馆藏资源、拓展阅读空间有一定推动作用。比如,针对“零借阅”书籍,北京师范大学曾举办过“深巷好书”活动,一些思想深邃、底蕴深厚的“旧书”抖落尘埃、再现光彩,引来学生关注。又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的“中华文明知识竞赛”,引导学生温习知识、博览群书,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让读者、作者、文本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而不至于让青年在读书时产生‘疏离感’,只会寻章摘句甚至望文生义。”王君超认为,图书馆可以多举办一些编读见面会、分享会、观点辩论会和新书推介等活动,也可通过“真人图书馆”等图书理念创新做法,构建起引领高校文化建设的“实体公共领域”。

2021年,教育部提出要鼓励一批高校试点建设“未来学习中心”,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提供发展契机。“我们应该根据未来教学和科研需要,在提供优质数字资源、打造智慧图书馆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建设集智慧服务个性化、教学支持专业化、学习场景多样化于一体的新型学习空间。”王琼对此充满期待。

从全国范围来看,相关政策举措正逐步完善:2020年,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此外,国家还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创新服务载体、建立长效机制等方式凝聚社会多方力量,为青年群体专注阅读供给源头活水,让高校的“万亩书田”更富勃勃生机。(记者 李晓 本报通讯员 丰瑶)

项目团队:李晓、禹爱华、王斯敏

相关问答

重大图书馆假期开放吗?

亲爱的读者:按照学校的放假通知,根据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将图书馆2017年暑假开放安排通知如下:一、7月12-30日、8月21-30日(含周末)正常开放...

重庆最有名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重庆市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图书馆前身是创建于1947年“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是当时中国仅有的五个国立图书馆之一。重庆图书馆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的公共...

重庆大学的数字图书馆怎样访问啊?只能去电子阅览室吗?

有两个上网的地方,一个是在图书馆一层的电子阅览室,还有一个地方周一至周五下午5点之后,以及周末晚上10点之前可以上网,在综合楼一二层的外语体验中心。两个...

重庆高新区哪里有图书馆?

高新区支队附近有重庆图书馆,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图书阅览室,新桥医院-图书馆,重庆电大-图书馆,九龙坡区图书馆巴国城分馆,觉初佛教图书...

重庆大学研究生补助?

重庆大学为研究生提供了一定的奖助学金和补助。具体如下:1.国家助学金: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由国家物价部门根据生活费水平确定标准,资助优秀的研究...

重庆大学校门开放时间?

A区A区大门:1.开关门时间:全天开放(疫情期间入校规定以学校最新通知为准)2.便捷生活:靠近大门附近的食堂有东林食堂和新华园。校门外美食也很多。校门正...

重庆大学重大城市科技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申请方

[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重庆大学的重大城市科技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学院简介: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

重庆大学哪个区好?A区好还是B区好?

重庆大学的A区和B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哪个区域更好取决于个人的需求和偏好。A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是重庆大学的主校区,也是学校的核心区域。A区内...

重庆机场到重庆大学(沙坪坝区)怎么走?

你好,现在重庆机场的交通比较方便了。如果你是刚来这座城市或者是新生报道。首先你要确定你去的是重庆大学哪个校区,下面我就分各个校区给你建议路线!一,如...

体育公园地铁站有直梯吗?

重庆的轨道环线体育公园站出站没有直梯。直梯(又名直立电梯、升降电梯)是电梯的一种,是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