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5年新颁《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你的学校执行了?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已经发布了几年,不知道小伙伴所在的学校图书馆是否有实际执行呢?

非常可笑的是,我们很多大学生还用自己高中生源地的公共图书馆那种情形来看待所在学校的图书馆。

几乎可以说,在很多大学生那里,是严重缺失有关图书馆教育的新生入学教育这块的。假如每年的课本费用是1000元,大学四年的课本费大致是3000元(最后一年的课程相对偏实践,刻本费用可以忽略不计),这些课本虽然是教师上课,学生学习的最主要依据,但是仅仅靠此,想把课程内容学深学透,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很多学校都发挥了图书馆的第二课堂的作用。

但是,不少同学把图书馆当成装bi高地,偶尔来逛逛,拍几张照,立一个FLAG,貌似就学习了。

真是悲哀到顶点!

所以,无论你是老师还是学生,真的有必要看看教育部发布的这个法规。

至少,你可以了解,咱们国家对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软件,服务,各方面应达到的条件有个客观,全面的了解!

图书馆

下面是这个法规的正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指导和规范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高等学校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三条  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第四条  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设全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二)建立健全全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方便全校师生获取各类信息;

(三)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四)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

第二章 体制和机构

第五条  高等学校应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馆长负责制。学校在重大建设和发展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对于涉及文献信息保障方面的工作,应吸收图书馆馆长参与或听取其意见。

第六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图书馆实际工作需要设置图书馆内部组织机构和岗位,明确各组织机构和岗位的职责。

第七条  高等学校可根据学校校区分布或学科分布设立相应的总图书馆、校区分馆、学科分馆和院(系、所)分馆(资料室),分馆(资料室)受总图书馆领导或业务指导,面向全校开放。

第八条  高等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作为全校图书馆工作的咨询和协调机构。

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学校主管图书馆工作的校领导担任主任委员,图书馆馆长担任副主任委员。

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图书馆工作报告,讨论全校文献信息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反映师生的意见和要求,向学校和图书馆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图书馆

第三章 工作人员

第九条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条  图书馆设馆长一名、副馆长若干名。

图书馆馆长应设置为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应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担任,并应保持适当的稳定性。

馆长主持全馆工作,组织制订和贯彻实施图书馆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工作计划、队伍建设方案及经费预算。副馆长协助馆长负责或分管相应工作。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发展目标、师生规模和图书馆的工作任务,确定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

图书馆馆员包括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专业馆员的数量应不低于馆员总数的50%。专业馆员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辅助馆员一般应具有高等教育专科及以上层次学历,具体聘用条件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学校的人事管理制度确定。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新聘用图书馆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按照规定执行。

图书馆工作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岗位聘任制,享受相应待遇。

第十三条  高等学校应将图书馆专业馆员培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培养高层次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在职学习和进修,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对于在图书馆从事特种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给予相应的劳保待遇。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图书馆工作特点,制定考核办法,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工作人员岗位、工资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等依据。

满架图书,不看就太浪费了!

第四章 经费、馆舍、设备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应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经费和物质条件。

图书馆应注重办馆效益,科学合理地使用经费。

高等学校应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积极向图书馆进行捐赠和资助。

第十七条  高等学校要把图书馆的经费列入学校预算,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

图书馆的经费包括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运行费和专项建设费。运行费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维护费、办公费等。

第十八条  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应与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相适应,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总量和纸质文献信息资源的年购置量应不低于国家有关规定。全校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应由图书馆统筹协调、合理使用。

第十九条  高等学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建造独立专用的图书馆馆舍。馆舍应充分考虑学校发展规模,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满足图书馆的功能需求,节能环保,并具有空间调整的灵活性。

馆舍建筑面积和馆内各类用房面积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校舍规划面积定额标准。

第二十条  高等学校应有计划地为图书馆配备服务和办公所需的各种家具、设备和用品,重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做好图书馆馆舍、设备的维护维修,根据需要持续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设施,重视图书馆内外环境的美化绿化,落实防火、防水、防潮、防虫等防护措施。

第五章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十二条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及馆藏基础和资源共建共享的要求,制订文献信息资源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十三条  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统筹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其他载体资源;保持重要文献、特色资源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注重收藏本校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各类型载体的教学、科研资料与成果;寻访和接受社会捐赠;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第二十四条  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国内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馆际协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第二十五条  图书馆应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对采集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建立完善的信息检索系统。

第二十六条  图书馆应合理组织馆藏纸质资源,便于用户获取和利用;应加强文献保护与修复,保证文献资源的长期使用。

第二十七条  图书馆应注重建设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系统,参与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学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建立数字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机制,保障信息安全。

第六章 服务

第二十八条  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保护用户合法、平等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益和用户满意度。

第二十九条  图书馆在学校教学时间内开馆每周应不低于90小时,假期也应有必要的开放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全天开放;网上资源的服务应做到全天24小时开放。

第三十条  图书馆应不断提高文献服务水平,采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

图书馆应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

第三十一条  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十二条  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

第三十三条  图书馆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引导用户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爱护馆藏文献及设施设备,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第三十四条  图书馆应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条件,设置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岗位,支持与图书馆有关的学生社团和志愿者的活动。

第三十五条  图书馆应通过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为残障人士等特殊用户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

第三十六条  图书馆应加强各馆之间以及与其他类型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联合参考咨询等共享服务。

第三十七条  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

第七章 管理

第三十八条  高等学校应秉持改革与创新的理念,确定图书馆办馆宗旨。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制订图书馆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十九条  高等学校应推动图书馆严格遵循相关的专业标准,不断完善业务规范和考核办法,改进和优化业务管理。

第四十条  高等学校应支持图书馆有计划地开展学术研究,组织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发表研究成果。支持图书馆积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加入国际学术组织。

图书馆应鼓励馆员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有条件的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科研课题。

第四十一条  图书馆应注重统计工作,如实填报各类统计数据,做好统计数据的保存和分析。

第四十二条  图书馆应建立文书和档案管理制度,制订管理规范,妥善收集、整理和保存文书档案资料。

第四十三条  图书馆应重视馆藏文献等资产的管理,建立完整的资产账目和管理制度。

第四十四条  高等学校应重视图书馆公共安全管理,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护人身安全。

第四十五条  高等学校应鼓励图书馆积极开展业务评估评价活动,不断提高办馆效益和水平。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程适用于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各高等学校可依据本规程并结合学校的办学层次、学校性质、学科特点、学校规模、所在地区等具体因素,制订本校图书馆的工作规定和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性专家组织可根据本规程制订各类型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方面具体规定,指导各类型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和评估评价工作。

第四十八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高〔2002〕3号)同时废止。

信息化促高校图书馆职能转型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专题解读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文件的制定,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结合国家“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行动计划》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八项实施行动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我国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规划性文件。

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图书馆职能变革的新背景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式进入2.0阶段,开启了智能时代的教育新征程。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对教育信息化1.0阶段取得坚实成果基础上的继承和深入发展,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的关键举措,也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理解文件中教育信息化2.0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对发展和实现教育信息化非常重要。

2018年4月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教育信息化2.0就是要在1.0阶段‘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使中国教育信息化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从本质概括上,这段讲话将教育信息化1.0和2.0进行了区分,前者是引入外部变量,后者是把外生变量转化成内生变量。从变革视角上,这段话强调教育信息化2.0要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

高校图书馆职能变革的新要求

教育信息化2.0旨在强调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通过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重构全新教育生态,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向国际化、智能化、个性化和智慧化方向发展。教育信息化2.0将对教育系统外部、教育系统本身、学校教育、教育理念和文化等方面产生系统性变革和深远影响。高校图书馆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根据教育信息化2.0要求,与时俱进地变革高校图书馆职能,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早期图书馆主要承担读者阅读文献、收藏保管文献的职能,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1931年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最早诠释了图书馆的阅读职能。随着时代的改变,图书馆教育与信息服务职能不断被强化。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将高校图书馆界定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研究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2015年再次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职能要求——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随着《行动计划》的颁布,根据教育信息化2.0的基本目标,高校图书馆应以全新的职能配合教育信息化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坚持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等五大方向的体系建设,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宏观上,高校图书馆要站在更高的服务层面促进教育信息化改革,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实现自身的功能。微观上,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教育信息化2.0的新技术背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社交网络,要从技术和网络方面配合教育信息化。

高校图书馆职能变革的新路径

教育信息化2.0无疑将给整个高等教育带来显著的变革,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服务部门,必然要配合教育变革,同步于教育信息化2.0,并且要以新职能对接新时代的新要求。

用户需求视角的职能变革

图书馆学家、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认为,图书馆应以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为根本原则,多次提出图书馆将从“书的图书馆”向“人的图书馆”转型,该观点打破了“以文献为中心”开展业务的传统职能划分。

互联网环境下,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用户可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到所需的简单或常识性问题解决方案,也可以通过某些学术网站自助获得科普类信息、专业知识或科研成果,这些使得用户需求变得纵深化、个性化和多样化。高校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纸质和电子文献的传播职能,要尽可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快捷界面,实现信息资源的无缝透明链接。

技术支撑视角的职能变革

技术改变服务,互联网、移动网络、RFID、云计算等技术是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最重要工具。互联网技术迫使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发生变革,如网络信息资源量的测度,利用大数据开展参考咨询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和编目与分类等。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认为,移动设备的增加及应用将会催生新的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非移动信息服务已无法满足用户新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应购置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开展个性化、智能化信息服务,开拓新的移动服务领域,推出移动数字图书馆和手机图书馆等系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场景。

业务流程视角的职能变革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高校五大基本职能中占有重要位置,当教育信息化2.0要求教学和科研工作发生变革时,图书馆的业务流程也必须随之改变。

首先是打破传统的图书馆员与师生用户的“分离式服务”,让用户直接参与图书馆业务流程与馆员进行互动,通过各种社交网络参与信息组织、信息服务等活动。《行动计划》中的八项实施行动,其中“数字资源普及行动”“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和“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四项都与用户直接参与相关。其次是围绕教学和科研重组业务流程,高质量履行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打破围绕文献开展的业务流程,按照学科(用户)需求组织学科团队,将图书馆服务嵌入教学系统和科研流程中。再其次是用大数据将用户与信息连接起来,让用户随时获取推送信息、了解成果发表、掌握他引情况,从而与图书馆所有服务形成循环式链接。

(作者赵雅文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钱蔚蔚为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01日第3版

相关问答

高校图书馆达标定级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2003)及评估办法的说明一、根据教育部教高[2002]3号文件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三十九条的规定,...《...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图书馆(室)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系统架构、网络与硬件条件、软件系统、终端设备、信息录入、数字图书资源、管理、版权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

中国图书馆法历史?

清宣统二年(1910)颁布的《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是以政府名义颁布的第一部图书馆法。1915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图书馆规程》和《通俗图书馆规程...

图书馆的书老师有权进行撕毁没收的处理,并且逾期无法返还的...

总则第一条为切实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提出的“高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的要求总则第一条为切实落实《普...

中小学图书馆教学期间一周开多久?

中小学图书馆教学期间一周开4-5天。1.根据中小学教育的规定,每周都会有相应的图书馆开放时间,但是由于不同学校区别比较大,因此具体开放时间会稍有差异。2.按...

学校强制要求买书,两本书70-找法网

明确规定学校或教师不得要求学生购买课外读物,或指定地点购买书本都是违规行为,或强制要求学生捐款,任何捐款活动都要遵循自愿的原则。如果有遇到学校或老师的违...

大学强迫学生购买学校统一订购的课程需要教材(非课外读物)违...

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课外读物。如发现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予以处理,如需要追究纪律责任或其他法...

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内容有哪些?

12.是否有将饲养的动物带入学校的现象;13.校内树木上的枯枝是否及时清除。(七)消防与用电安全1.灭火设备、消防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

燕京大学简介?

燕京大学文化古城时期,近十年中,是燕京大学的黄金时代,在此之前,尚属初创阶段;在此之后,受到战局影响,相对来说,也没有那个时代正规而神气了。...西方人虽亦...

大四了,学校强制买教科书-找法网

法律依据:《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第九条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